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 > 大事件 > 正文

又一中国女排重磅新书问世!郎平陈忠和联手为作者写序言

时间:2019-08-03 18:44 | 作者:足球帝 | 来源: 网络 我要分享

在东京奥运会资格赛在宁波北仑举行期间,又有一本关于中国女排的书籍问世了,引发了广大女排球迷和读者的期待。

新书封面——陈忠和、郎平联手作序

这本书名叫《中国精神——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过的中国女排》,作者刘亚茹,是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的高级资深摄影记者。她的丈夫,是国家体育总局原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徐利。在长达20年时间里,刘亚茹将手中的相机镜头对准中国女排,记录下许多珍贵的日常点滴。

与女排朝夕相处,刘亚茹也成为了女排队员另一个“妈妈”辈人物。直到现在,中国女排队员都会尊称“亚茹阿姨”,动情时会与她拥抱,甚至倾诉自己的困惑。

20年女排情节 专职摄影记者用影像做总结

本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,刘亚茹就有心想出一本中国女排摄影集,因为从1998年正式大赛拍摄女排开始算起,跟拍女排已经整整10年,但是阴错阳差,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来得及将想法去付诸实践。

到了2017年,出版社的好朋友联系到刘亚茹,刘亚茹聊天时“唠家常”一般地讲了讲自己与女排的渊源,又受到了出版社朋友的“鼓动”。到了2018年,刘亚茹恍然一算,自己陪伴中国女排走过了整整二十年,自己人生、职业生涯的宝贵年华基本都与女排捆绑在一起。作为与中国女排“同呼吸,共命运”的一份子,用一本书去总结自己与女排的故事,可能真的是时候了。

出版社编辑认为:“刘亚茹近距离观察几代中国女排的细节,讲出的故事都很动人,拍的照片都很珍贵。正好2019年恰逢建国70周年。中国女排一直都是中国体育乃至国家形象的代表,一定会非常有纪念意义。”

刘亚茹工作照 常年跟随中国女排拍摄

这本《中国精神——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过的中国女排》书中的文字,并非是什么宏大叙事主题的报告文学。书中记录的是刘亚茹从胡进二次接手女排时期开始,与几代女排队员训练、生活中交往的点滴日常。而登载在书中的照片,则是从20年间海量的拍摄中遴选出的精品。

女排队员们都很爱刘亚茹的摄影,都说“亚茹阿姨拍的好看。”刘亚茹对腾讯体育说,自从单反相机进入电子时代以来,可以存进硬盘的照片应该有10万张以上,很多照片都获得了排球界相关人员的永久珍藏,被洗成大幅照片裱放在家中。

但遗憾的是,确实也有很多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排珍贵照片,因为当时保存条件有限等种种原因,现在都找不到了,至今想起来刘亚茹都抱憾不已。但能够选录到书中以飨读者的,绝对都是能代表女排运动员最佳风貌的照片。

1995年因郎平回国执教与她结缘

刘亚茹至今回想起过去,还是觉得自己与郎平最有缘。1995年,徐利还不在中国排协工作,刘亚茹在《中国体育报》担任摄影记者。没有拍摄任务的时候,会在单位值班。有一天,领导打来一个电话,刘亚茹获悉了一个航班号并得到指令:“郎平从美国回来了,快准备去接机!”

《中国体育报》是国家体委的机关报,当时的资讯还不发达,报社高层能知道这个消息,郎平回国应该是秘密进行的。但刘亚茹赶到机场的时候傻了眼。“好家伙,记者们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国际航班出口给堵死了。”刘亚茹回忆。“也不知道当时是哪里走漏了风声,郎平回国的消息都被全北京的媒体都知道了。”

刘亚茹记得,当时郎平现身后,从一段自动扶梯上走过。自己作为摄影记者,要赶快追过去拍照。当时的相机都是胶卷相机,拍一次后就要重新对一次焦,无法像今天这样尽情连拍。刘亚茹这次与郎平结缘,拍照都在连续跑动中完成的,质量恐怕不算最上乘的作品,但也达到了见报标准。“后来,是何慧娴、周晓兰在混乱之中保驾护航,把郎平一路护送上车。我是真的想不到,这样‘刚毅’的女人,日后‘硬生生’地把女排精神扛了起来。”

后来几年间下队采访,刘亚茹看到的郎平似乎是一种“7乘24小时”上班的状态,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球员的特点,问题。有时,郎平也有压力之下,多愁善感的一面。刘亚茹还开玩笑:“我们的‘铁榔头’变成‘林黛玉’啦。”

书中有很多昔日的老照片,彰显历史厚重感

1998年的排球全明星赛上,郎平因为身体原因选择离任,她与胡进共举排球的时候眼含热泪,也被刘亚茹抓拍到了这感人的一瞬间。

时至今日,郎平对刘亚茹拍摄的一幅获奖作品记忆犹新。德国世锦赛上,刘亚茹在体育馆顶棚处俯拍的中国女排队员拦防背飞的照片,获得了中央电视台摄影大赛一等奖。郎平称,这张照片令人震撼。

刘亚茹和郎平年龄相仿,郎平率队打比赛,刘亚茹拍比赛,更是在友情中增添了一层“战友”情。郎平在意大利摩德纳队执教,刘亚茹也曾受邀赴亚平宁半岛采访,就住在郎平的公寓内,近距离地看着郎平在海外生活的日常点滴,煮咖啡,下意大利面,其余时间,则是看着郎平排兵布阵,施展指挥才华。

待到郎平重新执教中国女排,跑排球的记者换了一茬又一茬,只有刘亚茹还在一线记者队伍当中,两人的“战友情”进一步升华,直至里约奥运会重夺冠军。郎平还曾对刘亚茹透露过中国对巴西经典战的赛后感受:“这真的就是一次里约大冒险。”

郎平与陈忠和亲笔作序 徐利重谈女排精神

刘亚茹坦言,跨度长达20年拍摄女排的生涯中,2004年女排重夺奥运金牌的时刻,最激动人心。2001年,陈忠和说了句:“我来!”这简单的两个字,造就了女排再度崛起。

2004年奥运会决赛,刘亚茹赴雅典决赛现场采访。“当时的相机存储卡容量,几乎都是1G的,为了记录整个比赛,我带了5张存储卡。很快我就把4张存储卡存满了,我把最后一张新卡放在胸前的口袋里,就为了让它见证历史的伟大时刻。”

但当女排上演大逆转,最终赢得金牌的那一刻,刘亚茹头脑一片空白,手才哆哆嗦嗦地把新卡换上,随后眼泪就控制不住地流下来。

陈忠和指挥中国女排黄金一代

丈夫徐利也在此书后记中,重点回忆了陈忠和时代的特殊意义和价值。

徐利称,陈忠和时期,是女排精神传承和发扬的一个重要时期。因为中国球员的身体素质不如欧美球员,身高不占优势,基本技术再不如人,就无从言胜。因此,必须在别人休息的时候,用更加刻苦的训练来弥补,吃别人吃不下的苦。曾经在袁伟民执掌中国女排教鞭时期担任过陪打教练的陈忠和,为了提升中国女排的训练质量,实施了一系列“魔鬼训练”。

徐利透露,如果没有中国女排精神的支撑,那么几乎没有人能承受陈忠和的“魔鬼训练”。例如备战奧运会,陈忠和带领队员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3点半,共打了11局,紧接着还要照常进行下一环节的训练。

湖南郴州基地的苏仙岭,就是传说中的魔鬼训练场。苏仙岭上、下石阶加起来是3600级。陈忠和要求所有队员必须在22分钟内跑上去,只要有一个人超过1秒,全队一起下山,重新来。

登山既可训练队员们的腰腿力量、膝踝关节,又可以磨炼队员们的体能、意志和团队精神。这一“魔鬼训练”练得队员们的身体和精神几近崩溃,但是每个队员都不愿掉队,不能拖累大家,不能拖累全队。哪怕有人坚持不住,也得两个人拖着往上走……

至今,队员们想起来都有些胆寒。每当徐利回想起年轻的队员们手拉手、强帮弱,汗水混着泪水,滴在一级级的石阶上,艰难地向苏仙岭冲刺的画面,内心仍然震撼。

正是因为这些“魔鬼训练”锻造了女排队员钢铁般的意志,中国女排才能实现大逆转,重夺奥运金牌。刘亚茹回忆,夺金之后,徐利和陈忠和四目相对的那一瞬间,眼泪都不自觉地流了下来,加上当时的领队李全强,三个人一起抱头痛哭。至今,徐利想起来仍回眼圈泛红。


转载请注明【足球帝—提供专业足球资讯网站】,推荐下载【足球App】为世界杯贺彩!

相关标签: 中国女排(5)

最新评论

CAPTCHA code
加载中...

图片精选

  • 前皇马金童交火辣新女友
  • 雄鹿老板小女儿是圈内知名美女 没想到她姐姐身材更好
  • 女神许诺Sabrina日本樱花旅拍精致镂空内衣
  • 丹苏女友向球迷们发送惊艳内衣照片
  • 登哥最爱款网红美女神似某女明星
  • 狂野女球迷!这双球直晃人眼
  • 女神杨晨晨sugar性感内衣配黑皮裤紧身秀完美身材
  • 名模泳装魅惑大片 最爱英超失意人